消防執法改革后,企業生存下去的辦法和提高利潤的途徑只能是做出更好的產品,賣個更好的價格;提升產品能力,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新的需求,躲避競爭的壓力。
國家“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放寬市場準入改革如何如荼的進行著,這一場涉及理念、體制機制、工作方式的刀刃向內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是一場政府自身革命,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的同時,也將深刻影響商業環境、行業市場、影響到很多企業的發展。
此番改革的主旨是將國家管控模式的“市場準入”交由“市場”,逐步進入國家輔助“市場決定”的模式,以期達國家資源配置最有效形式。每每市場規則的大幅度改變,通常都意味著機會和危險并存,意味著一部分看清了規則而隨之改變的企業會快速崛起,也有一部分搞不清市場規則,或不想隨之改變的企業要倒霉。
你來或不來,機會就在那里;你改或不改,規則就在那里。
至于機會到底在哪里,怎么去把握市場規則,小編未敢胡扯,只能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和一些個人分析得出的想法僅供參考,雖未能直抵目標,但求能讓大家躲過幾個坑,少走幾個彎。
1.“放管服”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就是把管理的職能交給更公平無私的電腦系統,人員更多的是做好服務和監管。隨信息科技的發展,很多管理都將交由電腦系統去處理,比如現在已經有顯著成效的支付、養老、稅務、戶籍。。。。。。并且這個進程將越來越快。
這些改變給我們的最直觀感受就是辦事越來越簡單,效率越來越高,管理越來越規范、漏洞越來越少了;但同時很多企業也獲得了急迫、焦慮、迷惘,支付越來越便捷,帳卻不好走了;辦稅越來越簡單,可是稅務越來越不好辦了;交社保越來越方便,可社保卻越來越難交的起。。。。。。一切都逼著你往規范里跳,擦邊、撿漏都將成為高科技含量的活。是痛下決心按規范去提升自身實力,還是繼續潛思去挖掘規則中存在的空間,這是個即痛又難的決策啊。
2.“準入制度”的改變,讓消防產品市場沒有了進入的門檻,這片被隔離的死海,將被整個海洋的沖擊掀起驚濤颶浪。我們從月收入3000左右的人都能經常接到貸款的推銷電話能看出那些如狼似虎的資本家急于尋找資金宣泄的出口的壓力有多大;我們從跨界的一些企業成長的速度和成就能知道降維打擊的力度有多大。我們疑惑防火門窗的量不比空調少,怎么就沒出個格力那樣的呢?消防聯動系統應該也不比路由交換機少,怎么就沒出個像華為的呢?我們更應該知道中國人現在不挨餓了,中國人該從生理需求的層次提升到安全需求的層次了,那么家用、車用滅火、報警,這將是個多大的市場啊!
市場很大,餓狼很多,如何在現有規則下去應對是個需要深思的問題,過去的辦法肯定不再好用。交由市場決定的行業,最終都將是只剩幾個巨頭共舞。是想要成為行業的巨頭,還是想要成為巨頭的產業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還是想放棄或是被淘汰出局,想好了就去趕緊動手。
關于對十三類消防產品開展自愿性認證工作的通知
市場監管總局 應急管理部關于取消部分消防產品強制性認證的公告
3.“執法制度”的改變,同樣是因為信息科技的發展,讓產品的監督檢查可以輕易做到隨機、公開;所以政府可以有效的把管控的重點從繁雜且效果差強人意的“準入、審批”,改為更有效的使用領域的抽查監督,把人員從“堵”的前線抽調到“剔除”的中線,沒人用(買)經常被查出問題的產品(別說經常,查出一次都頂不住),肯定比沒人用(買)沒認證的產品更有殺傷力。從而引導市場去淘汰、杜絕不合格產品。
《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
消防“雙隨機一公開”對于火災事故要深入推進“一案三查”(查原因、查教訓、查責任)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
規則變了,隨時會被抽查,不知道是誰來查,不知道什么時候查,這些都是統一由系統隨機決定和指派,沒有了人為的因素。過去的很多辦法都將失去作用,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好產品。
企業生存下去的辦法和提高利潤的途徑只能是做出更好的產品,賣個更好的價格;提升產品能力,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新的需求,躲避競爭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