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備或制造工序發生任何變化,以及每個工作班次開始加工前,都要嚴格進行首件檢驗。不會產生批量不良的,且下線前需要全檢的產品不做首檢。
1. 首件檢驗定義:對每個班次剛開始時或過程發生改變(如人員的變動、換料及換工裝、機床的調整、工裝刀具的調換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幾件產品進行的檢驗。一般要檢驗連續生產的3-5件產品,合格后方可繼續加工后續產品。
2. 檢驗目的:用首件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正式生產,來盡早發現問題,預防產生批量不良;從而保證產品質量,減少返修、報廢的成本浪費。
3. 檢驗時機:在設備或制造工序發生任何變化,以及每個工作班次開始加工前,都要嚴格進行首件檢驗。
4. 檢驗頻次:每次;
5. 檢驗項目:
(1)圖號與工作單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務單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處理、安裝定位是否相符。
(4)配方配料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5)首件產品加工出來后的實際質量特征是否符合圖紙或技術文件所規定的要求。
6. 檢驗方法:工程部編制首件檢驗的作業指導書,明確首件檢驗的檢驗項目、檢驗方法、檢驗儀器、判定依據等內容;
7. 檢驗記錄:
檢驗員對檢驗合格的首件產品,應打上規定的標記,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產品加工完了為止(所有首件產品必需留樣,并記錄相關參數,留作后續過程檢驗對比之用,看過程是否發生變化,并用記號筆標記“√” 以示通過首件檢驗)。
大多數消防產品因為下線前的例行檢驗的頻次是100%全檢,所以一般不做例行檢驗記錄。但我還是建議首檢必不可少,先確定下材料配件沒有領錯、與設計圖紙一致、設備性能參數無誤等,來降低錯誤。哪怕多做一個錯的,那都是成本的浪費。
例:我們在用《消防審廠軟件》做防火門的審廠資料的時候,就不做首檢檢驗記錄。